
1、现在中医的发展很好,特别是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方面。现在的口号是振兴中医。如果能进入这个行业,也很好。
2、全球和中国因目前发展形式略有不同,全球和中国的发展趋势也有所不同。从技术层面来看,中国在国际上稍胜一筹,故技术的发展将连带着产品的发展要更为前驱。而因中国在销售经验缺乏,故在销售渠道上,全球或将先一步达成智能化销售。
3、我国创新药研究发展能力较强,投入及产出需改善 虽然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以及成果转化较为乐观,但与发达国家相比,在许多指标上我国创新药物研发仍待改善。无论是研发投入能力还是产出方面与发达国家均有一定差距。甚至与水平相近的印度相比,新药研发投入也存在一定差距。
1、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虽然起步较晚,但发展迅速。自1986年启动“863”计划以来,特别是在2012年以后,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。2018年,生物医药产业被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,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行业发展现状: 整体情况:受人口老龄化、医疗支出增加和研发投入增多等因素影响,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。
2、-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,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转变。- 企业积极探索医药电子商务和行业的互联网化步伐,跟随国家“互联网+”政策的发展趋势。 “互联网+医药”模式:- “互联网+医药”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,为药企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,促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。
3、展望未来,中国医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。随着新医改的引导,行业将进入有序发展阶段,医改将深刻影响市场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。到2010年,医改带来的药品增量预计超过1000亿,再加上自然增长,行业年增长率有望保持在20%以上,未来3-5年内持续增长。
4、从中国生物经济规模占据GDP比重的角度来看,行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不断强化,2012年中国生物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14%,2021年达到11%。作为继农业经济、工业经济、信息经济后的全新经济形态,生物经济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5、整体来看,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,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,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,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,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。在国际环境利好和国内政策支持的背景下,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。
6、中国医药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:转型创新。这一定是最好的路径,创新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,但因为创新药本身研发周期是5-8年,需要布局研发团队,支出比较大的研发投入,不是今年想布局明年就能做出来,所以转型创新虽然是一条最好的赛道,但需要时间。
1、药企在上一年度将25%的营业收入用于研发活动。 为了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,企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:- 所属领域属于《8大重点领域》。- 企业注册时间超过1年。- 拥有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比例超过30%。- 研发人员比例超过10%。
2、当年研发费达营业收入的25%,高新企业的标准如下:符合《8大重点领域》;企业注册1年;大专人员 30%;研发人员 10%;研发费用:小于5000万6%;5000万-2亿4%;2亿以上 3%。高新技术收入占总收入60%。
3、仁和药业披露的2020年三季报显示,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2670.68万,仅占营业收入比例的0.9%,销售费用04亿元,占营业收入比例的105%。有报告显示,国内药企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平均约为2%-3%,而仁和药业研发费用占比仅为国内药企平均水平的一半不到。由“重营销轻研发”的经营策略延续而来的,还有OEM的销售模式。
4、在销售费用涨幅将近翻倍的同时,研发投入仅为销售费用的162%。2018年,华北制药研发投入为33 亿元,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61%,其中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高达748%。
5、根据三季度报告,201家可比制药企业在这个季度总共投入了844亿元的研发资金,同比增长34%,环比增长17%。恒瑞医药以115亿元的研发支出居于首位,同比增长91%。海正药业等公司的研发投入同比实现了翻倍增长。
6、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 推进国际化进程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共计363亿元,同比增长315%,占收入比例112%,资本化比例405%;其中,研发费用为41亿元,增长397%。报告期内,制药业务的研发投入为331亿元,增长312%,制药业务研发投入占制药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38%。